而立之年前后的光阴,被看做是读书学习的黄金岁月。而历经岁月沉淀和职场历练之后,晚一些回归校园,也不失为发展途中的优质选择。
对于MBA学生而言,这两者,更是各有优势。在当下MBA群体呈年轻化发展的态势之下,“后浪”们总是以鲜活的姿态迸发着他们的灵感,而有着深厚积淀的职场弄潮儿,却也不甘示弱,以他们的丰富经验,激发着MBA大家庭的化学反应。
刘彬属于后者,历经技术沉淀,转型发展,尝遍职场甘苦,找到发展坦途,他花了十余年时间。现在,处于销售总监位置上的他,以每年50%增长率的业绩回馈着公司,诠释着自身能力,事业一路向好,却兜兜转转加入了同济大学MBA这个大家庭。
他说,自己习惯于长远规划,同济MBA是他日后更好发展的重要奠基。
刘彬曾攻读于知名院校最好的专业——飞行器设计工程,这一本身自带光环的专业令他在毕业之时并不担忧就业。据刘彬介绍,自己同专业的同学一毕业便被相关航天领域的企业“要走”,自己也不例外。
他就职的是某飞机集团,以自己学生时代的专业理论为基,刘彬迅速进入了角色。在这期间,他经受的第一个考验便是自我管理。由于行业原因,刘彬需要频繁地到各个基地出差,这让刘彬处于被“散养”的工作氛围中,对于一个刚从学校走入职场的新人而言,靠自我管理开展工作并非有利。刘彬没有迷失,他以工作任务目标和长远发展为导向,严格要求自己,扮演好了职场初探的第一个角色。
这三年,刘彬往返于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城市,湿热的海南岛、地貌丰富的西南边陲、黄沙涓滴的河西走廊,都留下了这个曾经为航天事业贡献绵薄力量的年轻身影。
让刘彬记忆犹新的是在嘉峪关为期一月的试验工作,深入沙漠腹地,方圆百里廖无人烟。身在其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刘彬说,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开展工作,他感受了环境的艰苦,也感受到了那一批航天技术人员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也成为日后刘彬对待事业心怀敬畏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与不同地域、不同人打交道的特殊性,使刘彬也区别于普通技术人员,在这段时间的成长中,他锻炼了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分工领域的人沟通相处的能力,也逐渐喜欢上了和不一样的人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一起实现目标”,刘彬说,自己享受其中。
与人沟通,通力协作完成工作任务,也成为了刘彬更加擅长的工作。
在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擅长领域之后,刘彬开始寻觅更加适合自己的赛道。彼时对销售尚且处于懵懂认知的他,并不会想到,日后将在销售这条路上熠熠生辉。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彬从原来的领域跳出,投身苏州一家制造业企业,初步尝试从技术人员向销售转型。刘彬坦言,此前对销售的理解是“会和人打交道就可以”,等到真正接触了这一角色后,才发现“销售可能是科学、更可能是艺术”。
刘彬逐渐学会了在与人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客户需求,深入商务,进行价格谈判等一系列必备技能,开始接手较大项目。
刘彬销售生涯中第一个标的超过500万的项目就这样出现了。这是一个远在四川一座大山里的能源项目,刘彬受委派前去谈判相关事宜。对于此前在航天领域内频繁外出工作的刘彬而言,这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差旅,而这个项目中的辛酸,却让他刻骨铭心。
刘彬不止一次地与项目方谈判沟通,协调沟通各项需求,多次往返项目的大山之中。而由于若干原因,最终刘彬只争取到了全部项目的四分之一。结果出来时,刘彬坦言自己几近落泪,人生中第一个大标的项目,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在伤感之余,刘彬开始重新认知这条职业发展路径——销售绝不仅仅是会和人打交道就可以。
“转型路上,我深刻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残酷,这让我对之后的路有了新的思考。”
刘彬开始注重谈判、商务等能力的积累,同时,对系统理论知识的需求开始萌芽。
销售转型路上的笑与泪,让刘彬逐步积累起对销售的认知。此时,经历了国企、民企的刘彬,有了新的目标——向外资企业进发,使自己接触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了解不同企业在团队管理、品牌打造上是如何做的。以丰富自己的职业经历,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这一尝试,就是十余年,在新的公司,刘彬继续着自己的销售事业。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回他更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刘彬从最基础的销售员做起,稳扎稳打,一步步锤炼自己的销售能力。
成功路上并不平坦。进入公司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公司迅速扩张下内部结构不协调。这家建筑企业,乘着十几年前房地产行业黄金发展期的春风,规模迅速扩大,而与业务飞速发展不对等的是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跟进。因而导致人员管理上出现“动荡”现象。
刘彬没有处于被动。他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了心态,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虽然没有人帮助自己,但他还是融入角色,了解公司业务。
三年内,刘彬被分别派往江苏、上海、浙江三个区域开展业务,他抓住机会了解了相关地的市场需求,同时,完成了相关区域的客户积累。
2012年,公司重新进行战略统筹,职位开始调整,需要有一位对江浙沪三地市场有着了解的人担任销售经理。刘彬成为最合适的人选,就这样,刘彬个人努力与机遇画出了最大同心圆,他的销售之路,渐入佳境。
走上销售经理位置的刘彬开始带领团队,拉开了他从执行者到策略制定者的又一次转变序幕。对于自己有着高要求的刘彬对于这一管理角色同样没有放松——每天晚上下班后,他总会抽出一定时间阅读管理类书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在实践中摸索管理方法。
机会总是垂青于自我精进者,又三年,刘彬又凭着自己的业绩和能力荣升为销售总监。这一次,团队更大、责任更大,管理瓶颈依然形成,对于系统管理理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原来靠自己读点相关书籍的学习已经不再能满足工作需求。
2018年,带着自己对管理新知的迫切需求,刘彬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而在2020年,几乎是毕业论文答辩之际,刘彬便开始备考同济大学MBA,谈及为何拥有了硕士学位之后继续攻读MBA,刘彬表示,这是出于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
在理论有了一定基础后,现在的刘彬更需要把企业的实际案例与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寻求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破题之道。而同济MBA刚好能提供的,恰是注重实践的培养课程和理念。
而此前刘彬周边同事和所在行业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渊源以及交集,给刘彬留下来“低调务实,与我本人价值理念相契合”的印象,这也成为刘彬选择同济大学MBA的加分项。
开学之际,走在同济大学校园,刘彬找到了刚上大学时的感觉;MBA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互动,为案例激烈讨论,让刘彬对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充满美好憧憬。
刘彬也坚信,通过同济MBA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培养质量,自己一定会在未来的路上形成独特的管理理念,谱写华彩乐章。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更早一些来同济MBA读书”,刘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