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生命科学早已不再被垒于高墙之上,随着“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生命健康早已在公立医疗、医疗制造、智慧医疗等多方力量的合作之下,跨越藩篱,被赋予大爱与责任的温度。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全民健康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生命愈加被温柔以待。
社会点滴的进步,永远离不开一线奋斗的医疗工作者和医疗行业的研发人、制造商、服务者。
黄婉茹,来自全球一流的医疗科技公司。
从一线技术销售走上培训讲台,如今再次回归一线,带领销售团队。
也许,我们可以从她的职业路径中,窥见医疗制造行业潮涌与方向。
大学毕业,黄婉茹便收获中药学和金融学的双学士学位证书。
两纸看似相去甚远的专业,在黄婉茹眼中却找到了互通有无、思维互补的联系:中药学直线型的理科思维,数据便是说一不二的结果;金融学却不止拘泥于对核心本质探求,更能兼顾宏观大局与微观视野,关注到不同层面对事物走向的影响。
知识本身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专业背景与底层逻辑的思维交互,使黄婉茹成为职场上难能可贵的“复合型人才”。她的发轫之路从初期,便与同济MBA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理念,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
优秀者的光芒,自然被看到。黄婉茹毕业后,便加入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
刚入行时,黄婉茹也和所有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经历了磨合期。刚入行时,她笑称自己不过是个青涩稚气的小女生,当面对医疗行业的学术专家与大咖时,当面对他们肩负的生命之重时,黄婉茹无法做到像资深的老员工一样,直击需求内核,提出最契合的解决方案。
有着病理学、解剖学的专业积淀,黄婉茹拿出大半的精力研究负责产品与器械的理论依据与功能功效,熟练操作与流程。金融学培养的宏观思维,给了黄婉茹向外看的视野:她潜心学习着专家一篇篇的论文,不敢错过一次相关的讲座论坛,虚心地向身边同行与医疗大咖取经。
一次次的对话与学习中,一次次的操作与实践中,黄婉茹突破着、蜕变着。
当再次踏入医院、研究所的大门时,她已信心满满;当面对医生对产品特点与患者受益的提问时,她已对答如流;当再次展示产品实操时,她已从容不迫。此时,她也开始认可自己为医疗、患者、医生所带来的价值。
积累了多年的一线经验,黄婉茹直接踏上了团队内训师的道路。向更多人分享医疗销售与技术支持经验,服务更多销售团队,为一线医疗行业提供高效精专、有的放矢的医疗服务。
不啻微芒,聚炽成阳。
一批又一批的从业者,从黄婉茹的培训中走出来,带着对产品的深入理解、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躬耕在医疗服务业。
几年前,黄婉茹曾作为企业技术代表与国内顶尖医生合作,一同被邀请到国外,完成一台令国外顶尖医生都无从下手的手术。既然需要外援,便可见患者情况复杂,血管形态不佳,手时、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早已超过了一个“难”字,更是不言而喻的“险”字。
黄婉茹与当地同事做好了充分准备工作,搭起了两地的桥梁,悉心准备好了手术中需要的所有器械,即刻飞往异国他乡。
当黄婉茹准备好医疗器械后,中国医生进场执刀手术,一切繁难问题,在中国医生的精湛技艺下,都一一化解。
这场中国医生主刀的手术,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术后患者各项数值稳定。
当黄婉茹看到,其他国外医疗专家、医护人员眼中写满的震惊与敬佩时,她舒心一笑,心底念道:“这便是中国的医疗水平!”
黄婉茹见证了中国医疗的高光时刻。
纵然她仅仅是组成这束光的微小一部分,她也心怀感恩,更坚定了她在医疗服务的前行之路。
黄婉茹依旧与一线医疗为伴,在医疗服务行业深耕。此时,她再次转战一线销售,带领团队。
来到同济MBA项目,黄婉茹为了与更强大的自己相遇。
她知道,同济MBA项目所给予的商科通识与管理技能,能让她更有底气地站在舞台之上,不辜负一双双闪着殷切希望的眼睛,更有能力带领更多人发光发热。
同济MBA项目浸润着百年同济“知行合一”的光辉,同济MBA系统而专业的商科知识,将针对性地补足一位团队领导者的短板,带领团队传递更多的光和热。同时,也能帮助黄婉茹从更高的战略角度与专业角度,高屋建瓴,理解高层运营。
众所周知同济MBA医疗项目的含金量,黄婉茹更想通过医院管理实务、医疗数据挖掘等课程,探索新时代下的医疗趋势,汲取更多元的医疗专业背景知识,引领医疗制造、医疗服务行业革新。
“比你优秀的人,却还比你努力。”这是她对同济MBA同学的概括。
同济MBA人身上的正向、积极与务实,让她体会到了“有朋自远方来”的归属感。
在黄婉茹身上,我们看到了同济MBA人的责任与初心。如今,她站在同济MBA的平台之上,与更多同济人手挽手,为这个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提供更多温暖的服务,赋予更多生命被珍惜、被关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