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跻身化工企业,却在IT行业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凝练成一番刻骨铭心的记忆。
瞄准IT培训的市场红利,迈出创业脚步,迅速成长。却也历经创业艰辛,体味了一番“老板”是怎样的难做。
兜兜转转,又在拍卖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榔头”,在拍卖会敲下的,不仅仅是交易结果,更是他对自己前进脚步的节拍。
这些经历的主人公,是沈一鸣。从职场人到创业者再到职场人,从化工企业到IT产业再到拍卖行业,身份在突破,行业在突破,如今,又回归了他阔别已久的母校,成为同济大学MBA的一名学生。
“未来,还存在无限可能”,沈一鸣说。
沈一鸣本科学的是化工类专业。2003年,中国刚加入WTO两年,学好计算机和英语,是当时社会的潮流,意味着英雄能有用武之地,沈一鸣不甘例外,便辅修了计算机专业。
然而立足化工背景,他毕业后进入一家化工企业。一边尝试,一边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不就后,他便发现了一家做网站的公司,这触动了他的神经。
辅修的计算机专业和时代潮流与发现这家做网站的公司让沈一鸣突然顿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兴趣所在——IT行业。对IT感兴趣的他便试着向这家公司递交了简历,结果被顺利录用。
这是一家创业企业,沈一鸣加盟的时候,仅有30多人,当沈一鸣离开的时候,已经壮大为300人规模的企业,空间也扩大为一整个楼面。或许也就是这种亲身经历了一家企业由初创到规模壮大全过程的经历,让沈一鸣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
计算机专业背景加对IT行业的洞察,沈一鸣看准了IT培训市场,他跟老板商量,新成立一个部门,专门开展相关业务,然而囿于公司机制的局限性,这个想法被雪藏。埋下的创业种子此时开始萌发,他另辟蹊径,从职场人化身“老板”,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主要业务为IT类培训。
在那个IT行业还是遍地草莽,站在“风口”便能飞起来的时代,沈一鸣不免风生水起,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自己做老板的所有艰辛。
“自己找场地,自己招学员,自己写教材,自己做培训......”创业让他变成了一个“陀螺人”,总是在不停地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给工人发工资,怎么让这个企业活着。苦心人天不负,在沈一鸣的努力之下,公司开始逐步壮大,不久后,竟在南京开了分部,自己亲手培育的这项事业,开始如火如荼的向前推进。
或许是对沈一鸣的考验,正当他沉浸在蒸蒸日上的发展中时,亚洲金融风暴爆发。沈一鸣没有想到,这么一场风暴对IT行业的冲击竟是如此之大,那一年,沈一鸣上海的客户几乎全部覆没,订单蒸发。无奈之下,沈一鸣离开了自己钟爱的IT培训业,那个像孩子一样的创业公司,也就此夭折。
在回想起那段近乎“峥嵘”的创业岁月,沈一鸣显得云淡风清。他给自己总结道,当胜利来得过快时,风险也就瞄准了我们。年轻时缺乏经验,只看到一家公司、一个行业成长的利好势头,并未对它潜在的风险进行预估,而风险并未因此就不“眷顾”你,一旦来临,毫无抗风险能力和准备的公司,只能应运而“倒”。
相对而言,南京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不那么严重,因此沈一鸣团队的那家南京分公司得以保全,至今还迸发着勃勃生机,这或许是对他曾经岁月的莫大慰藉。而上海的公司没了,是事实,更是新的开始,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风起云涌的变幻,像极了沈一鸣的脚步,他移步换景,步子迈得迅速。
从创业征程中止步后,沈一鸣做了短期的调整,便开始转换赛道,迈向另一段精彩历程。这便是他口中“敲榔头”的拍卖行业。
谈及回归职场的感受,他给的答案是“好轻松啊!”不用每天紧绷着当老板的那根弦,与此同时,由于当过“老板”,更能和自己的上级进行彼此理解的有效沟通。
沈一鸣新进入的这家拍卖公司,是一家典型国企,他从一个基层员工开始,一点点接手公司事情,在干部年轻化的机缘之下,沈一鸣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被列为被培养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重新开始的沈一鸣,在新的行业里要求自己做到极致。在拍卖行业里,他下定决心考拍卖师,几千个人中,20%不到的通过率,“既然在这个行业做下去,最高的认证还是要去拼一下的”。
拍卖师考试含三门笔试,一门口试,两年之内考出全部科目即可取证。而在沈一鸣的心里,这项必须去北京参加的考试,如果拉长战线,不仅要让自己忍受出差的疲惫,更重要要的是,还会浪费更多的时间。于是他对自己做出了要求——一年之内拿证!结果证书到手之后,让很多同事觉得不可思议,沈一鸣在鼓励他们时,将秘诀总结为“凡事只要下决心做,肯定是有办法的”。
这样的心态和精神,延续到了其后来公司的数字化改造中。
对一家拍卖行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进行机制改革。数字化改造便是其中一项,从原来线下拍卖会居多的情况转变为线上拍卖。
在公司里,沈一鸣是有唯一有着计算机和做网站经验的领导人员,便挂帅上阵,一手设计了公司数字化改造的信息系统、在线拍卖平台,并完成了拍卖手机端的上线。
他还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参与上海市拍卖协会公共资源拍卖中心的线上品牌建设,最后取得成功。
今天我们知道,线上拍卖成为“主流”,“敲榔头”的拍卖现场,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背后有着沈一鸣的付出。
回过头来看这些成绩,沈一鸣有着些许成就感,“在一个行业里,总要做出点成绩,这样有助于以后的长远发展,也对得起自己”。
迈步在跨度很大的人生路上,沈一鸣开始想回到学校,享受静心学习的时光。他决定报考MBA。
“以前总觉得考MBA很难,所以没下最后的决心”,沈一鸣说,2017年,他尝试参加MBA考试,在没怎么准备的情况下,差4分与MBA失之交臂。于是,他觉得这件事“还是可以做做的”。
他开始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把准备期拉长,10道题一个台阶进行练习,逐步提速。他建议准备报考MBA的考生们不要迷信突击的效果,“要在会的基础上把速度提上来,尤其是数学”。
现在,沈一鸣已经成为同济MBA的一员。他曾从这里毕业,回到母校,熟悉的感觉让沈一鸣充满惬意。某种意义上,或许走在校园、能够有机会读书成为了报考MBA的全部理由。
同济MBA也让沈一鸣感受到了“热血”的一面,这便是风靡MBA圈的亚沙赛。他被“怂恿”报名,却在基础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不得不“偷偷”练习,现在也成为冲向好成绩的实力选手,开始“怂恿”不敢报名的同学加入亚沙赛,还振振有词,“你有我当初的基础差吗,我行,你为什么不行?”
这种只有在MBA大家庭才能有的经历和感受,是沈一鸣没有想到的。他说,“我本就喜欢探索新事物,同济MBA给了我这个可能,以及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