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 学生校友 > 活动报道 > 正文

【圆满举行】同济经管&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联合培养2023级技术转移方向实训启动

2025年04月23日 17:00  点击:[]


2025年4月20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联合培养2023级技术转移方向实训启动仪式顺利举行。同济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刘中民,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室成员、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旭晨,上海同济技术转移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协理、专业学位中心主任兼MBA/EMBA中心主任程国萍,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执行主任杨文硕,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GMP实验室主任贾文文,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上海波赛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柴晓利,同济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薛金锋,2022级技术转移班学员、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郭桂峰等出席活动。活动吸引十余位技术转移班往届学员和2024级学生参会。活动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MBA/EMBA中心学术主任苏涛永主持。

11D63

刘中民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同金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同济大学与金桥合作的典范,构建了干细胞完整产业链模式,涵盖从生产、质控到临床研究、药物研发及企业孵化等全链条环节,形成了区别于众多同业企业的独特优势。刘教授提到,中国在干细胞专利论文和临床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及同济大学在干细胞产业化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他希望通过本次技术转移实训,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共同探索干细胞领域的新赛道,催生更多技术与产业成果,为国民健康贡献力量。

11B83

吴旭晨表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构建了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并孕育了国家级技术供需对接平台。东部中心注重人才培养,不仅通过实训提升技术经理人的专业能力,还积极探索职业化发展路径,旨在打造实体化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为学员赋能。他表示,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虽具挑战,但前景广阔,未来东部中心将继续汇聚资源,构建良好生态,助力学员在成果转化中实现盈利与社会价值。

FA6F

翟智指出在技术转移的三要素中,技术转让方(如学校教师、研究员)虽成果丰硕,却缺乏转化精力;技术受让方(如中小企业、初创公司)则财力有限;而技术中介方,尤其是技术转移经理人,则亟需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为此,上海同济技术转移服务有限公司与同济经管和东部中心合作,通过专业化课程与实际案例结合提升技术转移经理人的能力。他表示“技术交易,先交朋友”,希望大家在实训过程中增进交流,先建立友谊,再促成合作,共同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176BE


程国萍首先感谢各单位的合作支持。她表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旨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院依托同济大学在技术转移领域的深厚底蕴与领先地位,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打造技术转移方向“理论+实训”培养模式,通过真实、丰富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她希望同学们以严谨态度投入实训,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能力,为我国技术转移发展贡献同济力量。

技术经理人颁证


随后,吴旭晨、翟智、程国萍、杨文硕分别为技术转移班的同学们颁发“技术经理人”结业证书。

11FC5

接下来,杨文硕详细阐述了实训工作的总体安排与推进目标。他指出,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战锤炼,提升学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他表示,实训将坚持“实”字当头,推行实训导师负责制,确保导师与学员紧密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实物交付,要求每个小组在导师指导下按时产出可衡量的工作成果;注重提升学员的操作能力,通过成果汇报与复盘,促进经验交流与能力提升。

实训项目介绍


随后,上海同金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代表贾文文、上海波赛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代表柴晓利、上海蒲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代表薛金锋分别介绍本次实训项目,详细阐述了项目内容的核心技术要点、实施流程与关键环节,希望通过本次实训推动项目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F13A

作为优秀学员代表,郭桂峰结合自身参与实训的经历,提到理论唯有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应用之法并洞察实践难题。他表示,得益于学院的大力支持,技术转移俱乐部顺利成立,拥有了专属平台和社群,为技术转移工作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与发展空间。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实训能精准对接项目需求,让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二是大家携手共进,将同济经管品牌推向新高度;三是诚挚邀请更多同学加入俱乐部,共同为技术转移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12D3E

活动主持人苏涛永表示,本次技术转移实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实践与交流的平台,更标志着技术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高效打通与深度融合。他强调,未来应继续深化这一融合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开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协同共进新篇章。

289BE



技术转移方向

学历教育项目

202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同济大学正式签署《共同推进上海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合作协议》。依据该协议,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携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全面联合开展技术转移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项目成为全国首批、上海首家技术转移学历教育项目,为技术转移领域人才培养开启了新篇章。

自2021年至2024年,同济经管与东部中心每年均会组建联合技术转移硕士招生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每年从众多报考的研究生中精心筛选出参与本项目的学员。学员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从第一期的15人,增长至第二期的18人,第三期的24人,如今第四期已达到32人。这一过程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学生毕业时不仅能够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还能取得中级技术经纪人认证,即“三证”在手,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经理人实训作为本项目的特色亮点,成效显著。在前3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员们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促成了涵盖技术开发、咨询、产业合作及战略协议等多类型的合同。这些合同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医疗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展现了学员们的技术转移能力和市场洞察力。



上一条:【班级风采 | 24级MBA1班】52人的跨界交响曲——记一群“三十而已”的追光者如何把人间烟火写成诗 下一条:【企业参访】探索新能源产业前沿 赋能未来商业领袖——同济大学MBA学员走进阿特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