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 学生校友 > 学生风采 > 正文

面对疫情休止符,顺丰凭什么逆势突围?

2020年04月17日 09:59  点击:[]

疫情期间,原定2月底的管理案例精英赛校园突围赛延期,见面讨论也存在着巨大的阻碍。在指导老师邵鲁宁博士的号召下,队员们积极响应,开启了ZOOM指导+微信群讨论的学习历程。从居家隔离时忙家务到逐步复工忙业务;从摸索着使用ZOOM到预约、主持、投屏技能全覆盖;从整队深挖一个案例到分组PK模拟,两个月来,队员们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两周前,邵老师的一句“疫情期间有哪些逆势增长的企业,他们有些什么措施”,激发了队员们的好奇心,在筛选了7家企业,经历10个深夜模式,改了N+1稿之后,汇集了团队智慧和努力的本文终于面世。



2019级综合一班说什么都队

指导老师:邵鲁宁博士

队长:杨筱黎

队员:储梦媛、岑文波、胡佳杰、沈碧君、王婕、夏欣、赵意馨、朱慧浩

图片.png  
  图片.png  


新冠疫情突然在武汉暴发、在中华大地蔓延,面对陌生的人类敌人,在2020年春节前夕,我们共同按下暂停键,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进行居家隔离,以期阻断病毒在社区的传播,给科研人员和医护工作者以更多的时间寻找应对的有效方法。


人们的脚步可以停止,机器的轰鸣可以停止,但是必要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的配送不能停止。经济可以停歇,但是生命需要得到保障,顺丰速运扛起了这份使命。在同行业集体“偃旗息鼓”的疫情期间,顺丰物流的服务没有中断,在国内疫情影响最大的2020年2月,速运物流业务量4.75亿票,同比增长118.89%;业务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77.30%!


在这份成绩的背后,我们需要探究,面对疫情的突如其来,为什么顺丰做好了准备。


顺丰疫情期间业绩表现

(数据表现)


从中国近半年物流指数走势变化来看,受疫情的影响该指数2020年1月首次跌破100%关口,2月更是创多年新低,下滑至91.2%。

图片.png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业务量上,2020年前两个月无论是异地、同城还是国际快件都显著下滑,其中异地和同城业务快件量相比高峰时期已然腰斩。

图片.png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再看同比数据,对比最近两年春节期间(1月和2月合计值)快递市场的业务数据可发现:2020年春节期间不论是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都明显下滑,其中业务运单量下滑10.1%,业务收入下滑8.7%图片.png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在行业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我们来看同行业的可比公司,对比A股上市的四家快递公司(顺丰、圆通、韵达和申通),通达系的业绩集体大幅下滑,呈负增长;而顺丰则一路逆市上扬,加之抗疫期间的各种积极响应,迎疫而上,顺丰可谓“名利”双收。

图片.png  

(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


整个1月,通达系的收单量小幅下滑,顺丰则增量40.45%。到2月份,通达系平均收单量下滑20%以上,而顺丰同比收单量却暴增,涨幅高达118.89%。

图片.png  

(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


与通达系逐月下滑的营业收入形成鲜明对比,顺丰1月的营业收入就超过了110亿,增幅10.64%,2月的营业收入增幅更是高达77.30%,创造了单月历史最高增幅。

图片.png  

(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


最令人震惊的是,顺丰的单件收入居然是通达系的6倍之多。其中,2月受疫情期公益快件的影响,顺丰单件收入相比1月有所下滑。


疫情,顺丰的试金石


1、不负所托,挖掘服务的深度


此次疫情的暴发正值春节时期,而顺丰历来就有“春节不打烊”的传统,为用户提供“365天无休”服务也已多年。故而面对疫情,顺丰在原有保持一线快递员40%在岗的基础上,以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福利的方式,保证了今年春节50%-60%的到岗率,到2月上旬,该数字达到了约80%。在大部分快递企业员工受到交通管制的限制而复工困难的同时,顺丰快递的投送业务已恢复如常。据统计,顺丰快递员在春节期间的平均收件量相比节前提高了近一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期间,由顺丰牵头投放的丰巢,也为隔离期间的用户提供了不少便利。使用自助寄取快递模式可实现“无接触”收寄,最大幅度地降低人员间的接触频次,从而保障了用户、快递员在防疫期间的健康安全。同时丰巢科技创新推出“快餐入柜”、物品存取服务等功能,利用科技手段创造更丰富的场景,为特殊时期下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不仅如此,2019年,顺丰持续加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地图服务平台、无人化及自动化操作、智能硬件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已获得及申报中的专利共有2,361项,软件著作权1,220个。旨在为用户提供更智慧、便携的优质服务。

图片.png  

(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


2、开拓下沉,展现服务的广度


过去,顺丰只在高客单价、高配送要求的品类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下沉能力相对较弱。而此次疫情,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顺丰的下沉业务,尤其是顺丰的同城急送。

图片.png

(数据来源:顺丰官方通报)


从上图的数据可以看出,顺丰同城配业务在仅在19年就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96.1%,远高于行业同期水平。加上疫情的催化,可以预见,其一季度的数据将更加精彩。


疫情期间,顺丰同城急送顺“疫”而为,为用户提供蔬菜、饮料、小吃、酒水、药品、生鲜等全品类生活用品代买服务和日常跑腿寄递需求。在城市生活保障方面,1月24日至今,顺丰同城急送在全国262个城市仍值守配送业务,在为310个品牌客户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支持,其中包括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瑞幸咖啡、天虹、永辉超市等。


3、物有所值,体现服务的性价比


顺丰素来以时效、安全和便捷著称,将服务的关键点集中在快递速度、可靠性、货物丢失率和破损率等核心服务指标上。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和通达系相比,顺丰在核心服务指标上的明显优势。

图片.png  

(数据来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


而唯一得分不高的运价指标,也没有妨碍疫情期间顺丰的逆市增收:一,顺丰以中高端用户为主要客户群,其中高端散单客户和月结客户(政企客户)的收入占比逐年提高,顺丰现存客户群对运价的关注度早已经下降。二,经此一“疫”,行业内大量的快递公司无法复工,快递物流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给不足;从需求层面来看,虽然快递市场整体的业务量有所下滑,但猝不及防的“禁足”使快递成为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原本对价格相对敏感的用户,对顺丰产生了强烈而不可取代的依赖性,又失去了原本可选择的替代品,使其不负所托的“性价比”得到了这部分用户乃至整个市场的认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顺丰“高”客单价的敏感度,助推了其业绩的逆市上扬。


逆市增长,

顺丰靠的是什么?


1、在组织上,顺丰采用直营模式


相较于通达系“利益多元化”、“管理松散化”的加盟模式,顺丰的直营模式在疫情期间,以绝对的自控力、迅速的响应力和强大的执行力,充分展现了企业的稳定性和韧性。

图片.png  

(图片来源:顺丰官方通报)


直营模式不仅保证了疫情期间的正常运营,也始终为顺丰引以为傲的“时效”、“服务”保驾护航,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严格而高效。在信息反馈和共享上,也充分体现了顺丰的整体优势,以高信息化模式推动企业资源最优配置,为顺丰输出规模化的效益。


2、在资产运营上,顺丰以自己投资为主


对比行业内各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可发现:中通快递229.72亿,申通快递66.76亿,韵达快递98.05亿,圆通快递130.3亿,而顺丰的非流动资产高达487.7亿,超出同行数倍,这其中包含了:

  • 机队建设:如下表,顺丰拥有强大的货机梯队及航线资源。

图片.png  
  • 航权时刻:截至2019年年底顺丰航空共有147对时刻,覆盖全国40个大中城市及金奈、哈恩、德里、胡志明等国际站点。

  • 飞行员资源储备:截至2019年年末,顺丰航空共有飞行员500人,其中机长205人、副驾驶260人、其他飞行学员等35人。

  • 未来机场建设:湖北鄂州顺丰国际机场以2017年开建,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使用。未来,顺丰将以该枢纽为中心,全面打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路航线网络。

  • 服务网点:顺丰快递业务覆盖全国335个地级市、2,834个县区级城市,拥有近1.8万个自营网点。

  • 陆运网络:截至2019年年末,顺丰控股快递服务运送车辆合计约4.3万辆,开通干、支线合计约10万条,末端收派车辆合计约9万辆(不含摩托车和电动车)。

(以上数据来源:顺丰官方通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顺丰的“天网”布局,时光倒回03年,顺丰借非典期间航空运价大跌之际,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合同,租赁了5架波音B737货机,成为国内首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开启了顺丰的重资产之路。


疫情期间,顺丰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有效减少了其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依赖,保证了运输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势助力其业绩逆市暴增。


3、在管理体系上,顺丰不断完善风控体系


在顺丰的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指出:公司结合了当前大数据分析、AI等技术,搭建和迭代集团风险管理IT系统,目前已初步形成“常规风控、危机管理、风险评估、风控模型”等6大功能模块,含27个功能点的部分上线和开发,部分重要功能覆盖集团各事业群和紧密公司;同时在业务IT系统中增加和优化风险管理功能,针对业务场景,设计风控模型,实时预警和监控风险,推动实现风控工作智能化。

图片.png  

面对复杂多变的潜在市场风险,尤其是类似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类的“黑天鹅”事件,顺丰凭借自身过硬的风控实力,实现了疫情期间的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采购稳定、员工稳定、应对有效,从而确保了顺丰的业务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企业快速成长的陷阱:

做大?还是做强?


有一种顺丰担当叫逆风而上,有一种顺丰力量叫凝聚成光。


通过对格雷纳企业成长模型的学习,我们发现,每一次危机都是推动企业发展变革的一股力量。后疫情时代,顺丰又将凭什么守住这份疫情期的“高光时刻”呢?

图片.png  

(葛雷纳企业成长模型)


融合发展,持续深耕。根据顺丰2019年的年度报告,我们可以发现,顺丰对未来早已有了打算,将致力于打造供应链一站式服务的全新融合局面,加速从单一的快递业务向综合物流供应商转型,各类新业务依托顺丰成熟物流网络和运营能力,以及科技技术能力,从底层网络到用户服务,再到资源共享,各个业务板块持续深耕,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合作并购,协同成长。顺丰目前已完成了对美国夏晖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地区冷链业务以及德国邮政敦豪集团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地区供应链业务的收购,建立顺丰新夏晖及顺丰DHL业务。以顺丰DNA为基因,融合新夏晖及顺丰DHL的现金供应链行业经验,顺丰旨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通过将产品和流程凝聚在模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战略规划、战术计划及优化、运营执行管理三个层面的服务,与客户共同创新成长。


机会,从来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在危机的恐惧中,必然存在无限生机。做大和做强,或许不再是选择题,让我们拭目以待顺丰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顺丰控股:2019年年度报告

[2] 顺丰控股:2019社会责任报告



上一条:从心出发,再攀登 下一条:春风可待,同明有爱——同济明尼医疗MBA抗疫捐赠实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