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感悟 > 正文

山与海的学府——台湾中山游学纪行

2018年08月24日 11:00  点击:[]

山与海的学府

台湾中山游学纪行

同济经管MBA2016级 顾翔匀

一百三十余天的台湾中山大学交换时光转眼即逝,虽回到上海已有一段时日,但脑海中记忆的片段依然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犹记得刚到高雄时正是深夜,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带着33公斤的行李,歇歇停停,走了快1个小时才到达学校大门,然后从校门走到宿舍又花了1个小时,最后看到那曲折的山路和望不到顶的阶梯,我的内心是绝望的。抵达宿舍后,与早到的舍友打招呼,却发现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从日本过来的交换生。至此,我的台湾交换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周后,学校便举行了交换生见面会和新生茶会,向交换生们介绍了学校的各种条例及学习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接下来有一段让我们熟悉环境并参与选课的自由时间,台湾中山大学的课程是需要抢的,尤其是一些热门课程(3次网络选课、1次纸本选课,2次退选),比如一门课程只要20个学生,但是有100个学生选择了这门课,那就会由系统抽签,如果有某个同学在退课阶段,退选了这门课,就可以在第二阶段的加选时继续抢课。

幸运的是,我选的课程都选上了,但因为一开始选了不少想修的课程,两周之后就发现高估了自己,无法兼顾这么多门课,于是被现实教做人,乖乖退选了好几门课。

台湾中山大学是建在山上的,上课时,要从山顶的宿舍走到山腰的教室里,于是每次到教室,都是汗如雨下。此外,不同学院之间离得也很远,比如管理学院在山脚,文学院又在后山腰,步行至少要半个小时以上,着实锻炼了我的步行能力。

因为学校坐落在海边,山脚下就是西子湾,在文学院正好可以俯瞰全景,于是我每次在文学院上完课,都能刚好看到美丽的夕阳。

还记得第一次去文学院,居然看到了余光中老师亲笔题的诗,经过打听后才知道原来余老居然就住在高雄,还是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那一刻感觉自己发现了新大陆。

很幸运的是,我在台期间还参加了余老九十大寿的生日茶会,不仅如此,还拿到了余老的亲笔签名。

但不幸的是,参加生日茶会一个多月后余老便仙逝了,我怀揣追思参加了追悼会。会上,人群一如茶会那天,唯独不见那位文坛的璀璨五彩笔,心情沉重,只能用一柱香告慰。“下次你路过 人间已无我”,世间又少了一位大师。

话题回到课程上,虽然我退选了好几门课,但还是有10门课要上,于是我在台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基本上每天都从早上9点上课上到晚上10点,并且每周有10门课的作业要做。可能是为了满足课程较多的学生需求,以免其打扰到室友休息,于是宿舍附近设置了一个24小时开放但名字吓人的自习室,让我记忆深刻。

课上遇到的老师大部分都很亲切,平易近人,课间与老师闲聊,也得知了好多趣事。不少老师学术水平、授课水平都很高,也经常会去同济上课。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老师,还经常开车带我在高雄地区感受人文与美食。

不过学校里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有不少,特别是有很多的猴子,不仅经常在路上碰到,还会被它们抢东西,最恐怖的事当属被猴子进了宿舍。我曾经历过一次,那天是周末,我还在床上睡觉,突然被一阵声音吵醒,发现我的室友躲在门口,正指着我的床下面叫,原来是一只猴子站在了我的桌上,还好它只是拿了一个火龙果就溜走了。然而隔壁宿舍的同学就没这么好运了,他们宿舍经常被猴子光顾,估计是有美味被猴群盯上了,这一“奇观”也引来各个宿舍的同学强势围观,现在想想,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值得一提的是,交流期间,我的导师石建勋教授来到台湾做讲座,讲座内容是传达十九大精神,这让我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受。讲座结束时,石老师还不忘宣传大陆针对台湾学生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前往大陆深造和发展。

虽然学业繁重,时间紧凑,但我仍然秉承“读万里书,行万里路”的原则,挤出了一点时间在宝岛台湾感受一风土人情。

交换期间恰逢台湾的双十连假,于是我利用假期、周末四处走走,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不同风情。

台湾中山大学的硕士课程是2年制,按照不同专业,修满39-48学分就可以毕业,第一次选课,我就选了42学分的课程,后面两次退选,退到30学分的课程。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考试时间太过紧凑,完全没有时间复习,才又退掉两门课,相当于我一学期修了那边三学期的课程,也是相当的“划算”了。

课业繁重的程度是随着时间的进程越来越重的,到下半个学期,基本上每天晚上作业都要写到凌晨3点,期末考试的那几周,都是复习到早上6点,睡两个小时就去考试了,另有3门课的学期论文一直写到离开台湾前一天才完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成绩单寄到我手上的时候,我还是感到十分欣慰的。

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但这次台湾交换之旅在我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想,这次赴台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静下心来沉迷学习的自己以及在台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交换虽结束,但那时那刻那景那事都将会永远停驻在我的记忆中。


上一条:文化的碰撞——西班牙IE商学院交流感悟 下一条:“出发,追寻梦想的开始” ——2016年同济MBA美西游学小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