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同济案例日:走进星环科技”成功举行。“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由上海证券报投教中心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宁桦教授,上海证券报上证投资家主编张勇军和记者温婷,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教授,山东联诚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郭元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白云霞教授,案例中心负责人李清海,同济经管MBA/EMBA、MEM、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四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李清海主持。
活动由参观、专题报告、圆桌论坛组成。大家首先参观星环科技企业展示厅,星环科技专业人员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产品、应用、荣誉、专利授权、著作权、产学研合作等。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宁桦教授首先致辞。他衷心感谢星环科技及其创始人、CEO孙元浩先生为“同济案例日:走进星环科技”活动提供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钟宁桦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概况,着重阐述学院为迎接人工智能所采取的举措。同济经管高度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已与德国SAP、国泰君安、东方财富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合作,师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前沿实践,开展前沿研究,从而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同济经管积极贯彻学校精神,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人工智能是“同济案例日”及“同济案例日:走进企业”的重点领域。钟教授希望借“同济案例日:走进星环科技”,让企业家和师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不仅掌握其基本原理,还能研判其未来发展方向,并知道如何参与其中,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研究。钟教授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建立学院与星环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上海证券报张勇军主任编辑介绍了上海证券报发展和定位,尤其介绍了上证报为上市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以及联合高校开展的投资者教育品牌活动。上海证券报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定的法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服务于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私募信托、保险、银行,以及5300余家上市公司。上海证券报既是一个以权威、专业、价值创造为宗旨的全媒体财经机构,也是一个以开放、分享、共赢为目标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上海证券报与同济经管等重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旨在促进学术界与企业界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张勇军表示,希望通过与同济经管合作,探索上证报+上市公司+高校的新型合作模式。

星环科技创始人、CEO 孙元浩热烈欢迎“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孙元浩赞赏同济大学给所有同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孙元浩认为,大模型的发展不可能取代商学院的教育和研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恰恰需要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提供专业知识,经管类的知识主要由文字和数字来表述,这些专业知识更适合训练模型、打造应用场景。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驱动新一代产业变革。大模型技术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可以助力效率提升,成为企业新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竞争力。星环科技致力于打造企业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软件。星环科技可以向用户提供企业级大模型生产及应用一站式、全流程开发工具,让大模型快速产生效益。星环科技可以提供语料、模型、应用的全套AI Infra工具,涵盖语料开发管理、大模型训练与提升、多模态知识、多模知识存储、原生AI应用构建等,提供提示词、检索增强、智能体构建等大模型应用、模型推理优化、模型安全技术。
星环大模型在金融领域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新闻摘要、新闻分析、机构债券分析、投资组合分析等。星环科技的大模型已经用于一些企业的客服、市场调研和客户分析、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简历筛选、财务部门的合同审核、采购合同审核、起草法律文书。大模型应用百花齐放,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大模型在中国落地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技术难度,包括自然语言不容易被机器正确理解,成本高,硬件购买动辄数百万元,AI专业人才缺乏,缺乏语料数据。
孙元浩认为,大模型目前还无法在互动中持续改进自身,但可以通过工具和外部知识库来增强其能力。星环科技正在努力提升大模型的准确度,因为企业的应用场景需要很高的准确度。提升准确度的措施包括提供更精确的指令、提示词工程、外挂知识库(RAG)及微调。
星环科技无涯问知的财经库内置企业年报和财经类信息,并对年报表格做专业解析,使得无涯问知能够更好地分析年报数据,实现专业的年报解读和多视角总结归纳。通过无涯问知的财报解读,各利益相关者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进而作出明智决策。
借助星环科技AI Infra工具,企业可以将各种来源的多模语料转换为高质量的专业知识,持续支撑专业知识库问答、数据分析、智能投研、设备预测性维护等诸多使用场景。
星环科技致力于打造企业级大数据基础软件,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集成、存储、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提供基础软件与服务。星环科技基于分布式软件架构设计了全新大数据技术栈,实现统一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一致性技术、分布式存储管理技术和分布式事务技术,使用统一融合的数据平台架构取代业界的混合架构,基于多模型统一技术架构支持11种数据模型,大幅简化系统架构,降低开发、运维成本,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李瑞成:星环大模型在银行审查贷款方面可以提供怎样的工具?
孙元浩:星环科技的大模型提供预训练,更多的业务逻辑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训练。
孙元浩:合同是文本,星环大模型经过训练后,处理文本的效果很好,合同审查需要输入审核标准。例如,金融机构的规则多,而且非常细小,风控人员需要首先学习归纳相关规则。这个功能对于销售人员也非常有用,在起草合同时,可以用星环科技的产品检查一遍,星环科技内部已经在用。
白云霞: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大模型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到一人一策,而不是趋同?例如在分析投资组合时?
孙元浩:大模型无法自然涌现出新的想法,投资策略的初步想法是给定的,在做投资分析时,每个基金经理有自己的习惯和思维逻辑,只需将个人经验文档、机构策略文档等导入星环科技的TKH知识库,就可以实现一人一策。
李瑞成:金融行业存在一个问题,即无论何种模型,都无法考虑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情绪影响投资分析和决策,但模型无法体现情绪价值。投资的战略和策略需要依靠心理,一个人的知识架构无法单独解决投资策略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价值,大模型无法计算。
张勇军:星环数据库在证券和公募基金行业有哪些应用场景?
孙元浩:一些证券公司把星环大模型用于量化投资、金融衍生品。其中一个功能是“回测”,证券公司把新的投资策略在过去5年的行情上做测试,通过星环大模型,测试时间由过去的数月缩短到现在的几分钟。星环大模型相当于一个数据处理工具,可以完成高效的统计分析。
许磊:星环科技产品的应用场景多数为金融行业,是否意味着星环科技的大模型在金融行业有优势?
孙元浩:星环大模型外挂了很多金融知识,内置了金融模型,当然星环大模型还在继续升级,可以应用到其它行业。
孙元浩:大模型盈利的一个因素是其准确度,但目前大模型的准确度还有待提高。大模型准确度的提高需要垂直领域行业知识。大模型公司缺乏行业知识,可以与专业领域公司合作获取行业知识或赋能专业领域的公司。
刘波
23级综合MBA4班
零数科技汽车交通总经理
孙元浩:给企业部署的也是大模型,星环科技可以提供私有化部署。另外,可以使用AIPC,在员工的笔记本电脑上部署小模型,以提升工作效能。
同济经管案例中心负责人李清海再次感谢孙元浩董事长与大家分享人工智能的前沿知识和洞见。孙元浩董事长不仅解答了大家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种疑问,更激起大家对于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和激情。星环科技人工智能产品在各行业开花结果,依赖强大的生态体系,同济经管学院的学生具有各类专业背景和行业经历,部分同学准备或正在创业,期望同济经管的同学能够为星环科技生态体系的形成和成长做出贡献。
李清海感谢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教授、山东联诚精密郭元强董事长等各位企业家、教师、校友、同学的参与和支持,并诚邀各位企业家、教师和同学关注和参加后续"同济案例日:走进企业"系列活动,共同探索前沿企业实践与理论。
“同济案例日”由同济经管案例中心主办,MBA/EMBA中心、本硕博中心协办。“同济案例日:走进企业”是同济案例日的子品牌活动,是同济案例日的拓展和深入。同济案例日先后走进德国SAP中国研究院、中微公司、上海振华重工、德国可耐福(KNAUF)以及德国贺利氏(Heraeus),展望未来,同济案例日将会走进更多优秀高科技企业。
星环科技(股票代码:688031)由孙元浩先生于2013年创立。经过多年研发,星环科技建立了多个产品系列,即一站式大数据基础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大模型产品等,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公司产品已经在十几个行业投入应用,拥有超过1400家终端用户。2022年10月,星环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2023年,星环科技率先推出整套AI INFRA工具链产品,致力于让每个企业拥有自己的大模型。2024年,星环科技推出知识库产品Transwarp Knowledge Hub,进一步完善了公司AI业务从基础设施到应用的产业链条,通过加强终端客户对AI的感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套AI解决方案。星环科技是全球首个完整通过难度最高的数据库基准测试TPC-DS的公司。
上海证券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日创办,1995年开始由新华社主管和主办。上海证券报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经过33年发展,上海证券报已形成包括上证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微博等端口在内的全媒体矩阵。上海证券报既是一个以权威、专业、价值创造为宗旨的全媒体财经机构,也是一个以开放、分享、共赢为目标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
2021 年,上海证券报上线了全新的互联网投教基地——“上证投资家”(edu.cnstock.com),依托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网,面向公众开展证券期货知识普及、风险教育和信息服务。截至2024年,上证投资家已成功打造六大特色项目:“上证杯”全国高校 ETF 知识及理财规划大赛、高校金融建模训练营选拔赛、行业研究报告大赛、百位专家投教行、高质量国民教育课程、大学生财富素养问卷调查。
“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的体验令人印象深刻。星环科技的创新环境和前沿技术展示让我们深感震撼。尤其是他们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诱人的行业前景。孙元浩董事长和星环科技团队热情接待我们,并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市场应用,让我们对科技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案例日活动不仅让我们增长见识,也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启示。
——汪雨琴 23级经济金融硕士班
非常感谢学院案例中心组织“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案例日活动让我们深入到领先AI科技公司一线了解最新技术发展。星环科技在AI领域的投入及产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公司AI产品线应用广泛,涵盖整个AI产品开发过程,包括语料开发与知识构建、大模型基础服务、知识存储与服务。
公司创始人、CEO孙元浩对未来AI业务模式发展有深刻的洞察,对技术发展趋势有独到见解。星环科技的研发团队实力雄厚,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一系列卓越的AI产品,赢得众多知名客户的青睐。
同济案例日聚集了诸多优秀企业家与专家学者。通过实地探访一线AI科技企业,在与优秀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讨论与思想碰撞中,不仅让我们深刻学习当下最领先的AI的业务生态及人工智能技术运作的核心知识,更激发了大家对AI的热忱。“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是一场生动的人工智能实践教育课。
——贾凯 22级EMBA46班
我们有幸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同济案例日活动。我们被星环科技的现代化办公环境所震撼。这里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更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典范。
与公司创始人、CEO孙元浩进行了近距离交流,孙元浩深入解读人工智能(AI),及其在金融、证券等行业的应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人工智能应用的大门。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销售等多个领域。特别在金融领域,AI的应用正在帮助企业实现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个性化以及投资策略的创新。无论是金融分析师、经济预测师还是市场营销专家,都可以通过AI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尽管AI技术发展迅猛,但企业在应用过程中仍需注重人的因素。AI的发展应以增强人类能力为目标,而非取代人类。这一点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
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的未来,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作为同济经管学院的一员,我将把这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积极探索AI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期待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让AI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希望能够与星环科技等创新企业有更多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朱洺漪曼 23级全日制IMBA
通过“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让我对星环科技的产品与服务有了直观且深入的了解,我更对如何将科技与商业需求结合,以及如何构建有利于创新和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有了新见解。“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是一次启发思考、开阔视野的活动,让我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对那些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充满了敬意。
——李小梅 23级全日制IMBA
感谢“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让我了解国内企业在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PC(人工智能个人电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rsonal Computer)发展进程和差异化的技术路线选择。星环科技的创新创业非常不容易。通过在现场与企业创始人、行业专家、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我看到了AI技术未来应用的可能,拓宽我的视野和思维。
——卞思尧 23级MEM2班
“同济案例日 走进星环科技”让我深度了解国内在AI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在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领域的突破和创新,并学习到国内把大模型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应用场景,意识到大模型在实际落地中面临的挑战。国内企业在算力受到严重制约的情况下,能够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发展和应用道路实属不易。通过这次案例日活动,我对以后如何学习和应用大模型有了新的思路,同时对国内的大模型产业充满了信心。
——杨文明 22级MEM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