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的机遇是不同的,同样的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说的收获也是不同的。短短的一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确实收获满满。我们结识了本次行程中很多的校友,有些深入地聊过,有些浅浅地相识过,无论如何我们遇见过。感恩遇见,感恩相识,感恩一起经历过的所有颠簸流离。听过援滇人员、施书记、徐老师的很多分享,令我收获颇深。对于企业的未来,对于个人的发展,都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体会。
辛苦每一位组织者和参与者,我的MBA生涯才刚开始,未来,机会很多,我同样会适时抓住!因为我有确定的目标和方向,未来,同舟共济,勇往直前。我是同济人,我有一个美好的同济梦,一起来实现!
——MBA2022级学员 方赛琼
同济大学一直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对口帮扶中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与祖国同行,践行时代责任,彰显同济担当。同济经管MBA/EMBA中心紧跟学院、学校步伐,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管理教育实际,通过多形式、多维度方式激励学生感受乡村振兴历史意义、勇担乡村振兴使命、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作为同济MBA学子也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MBA2022级学员 孙玮
入学十年后参加同济MBA的研学活动,感觉又进入了MBA学习时期的每日思考。当看到同济援滇老师为了扶贫建设兢兢业业,开源节流,让同济精神在云南扶贫事业中闪光,我是感动的;当看到当地青山绿水因为重金属污染而无法使用,我是痛心的;当看到上海创业人在丽江扎根六年种植有机农产品,我是钦佩的;当看到大型商业集团在丽江以文旅经济扶持当地村落时,我是赞叹的。这次研学在乡村振兴主题之外,我更多感受了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在云南扶贫事业中的实践,也期待国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发展中越来越重视ESG问题。感谢同济经管学院的老师和校友们带领我看到了过去没有看到的大理和丽江。
——MBA2012级校友 徐莹
十一辜月,我们用脚步丈量云南的深度,走进乡村拓展自己的认知。步入山林里,远离上海的喧嚣,让心沉静下来,听到了云龙、玉龙、宁蒗的声音。云南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不仅动植物种类众多,而且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这一路上在重复一个词“乡村振兴”。在研学途中,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如果将云南看作一个公司,如何做当地资源的研供产销售后?乡村如何从大山里走出来,且不忘记来时路?
深入社会了解这门课程,我需要走的路程还很远。这次研学让我初步了解了祖国为何不惜一切资源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我目前还是个初学者,还需不断地挥动翅膀进一步拓展学习。
——MBA2021级学员 高雅馨
通过这一次云南研学之旅,我了解到在同济大学积极投入人力物力的对口帮扶下,云龙县永安村在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有效改善,正逐步在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转变。然而大山深处仍有着不少乡村虽然已经摆脱贫困,却在很多方面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乡村兴则国家兴,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MBA2022级学员 王俯宇
七天的云南研学之旅惊鸿一般短暂却如夏花一般绚烂。在一年来断断续续“非必要不出行,非不要不休假”的大环境下,跟着学校组织的项目终于得到了一次休息机会,早一个月或者晚一个月都无法成行。
深入云南实地,苍山的风,洱海的月在淡季更衬托出当地旅游业的萎靡,也体会到了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一部分沪滇合作的云南地区所倚赖的上海,在今年上海疫情封控的情况下,也影响了锦绣艺术院产品往上海的销货渠道。
在玉龙、永胜、宁蒗县的座谈会上,县领导表达了想要在第一第三产业相对良好的情况下,发展第二产业弥补短板增加县城自身综合实力的愿望。这让我想起了如今百强县之首昆山30年前的情景,1992年昆山从一个十足的农业县,开始了农业转工业的转型,经过了30年的发展,终于有了上万企业和完整的产业链,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某企业拆除电镀线后的地块检测出超标因子,企业花费2亿资金进行土壤修复;某企业因经营问题破产注销后,政府承担其污染修复费用;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实行后,回溯数十年前的化工地块项目,每年政府投入数百万逐个调查遗留地块,每年花费数千万修复超标地块使其从曾经的工业地块顺利地转为商住地块从而能够开发利用。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以史为鉴,能看到30年后所发生的事,也许可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加强监管,避免由此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流失。
云南处于丘陵地带,并非四通八达的中原可比,如何建设城市,划分工业区居民区也是当地政府急需提早规划的事宜。云南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案例也许使得食品工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食品产业的特色之一就是产生大气异味,与当地的秀丽风景将形成鲜明冲突,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仍将任重道远。
——MPA2021级学员 张弈
中国有14亿人口,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市,2844个县,41636个乡镇,70多万个村落组成的庞大系统,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的深刻,如果不是因为参加“乡村经济”主题云南研学活动,想必我也不会特意去查询这些数据,更加不会知道七十万分之一的云龙县永安村。一路走过、看过、听过,深深认识到中国经济差异之大,且“结构性问题”突出的现状。永安村虽已脱贫摘帽,但乡村振兴之路还要继续奋斗。幸好有无数个像徐迅老师和吴凯凡老师那样的援建干部和驻村书记,坚守在我国广袤乡村大地上,谋脱贫、促振兴,书写新时代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MBA2021级学员 叶成明
游学博闻,知行合一,通过这次同济经管学院组织的云南研学之旅,访阅云南文旅融合绘就出“诗”和“远方”的新画卷,让我真切感受到文旅融合给大理、丽江带来的新发展和新活力。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贫瘠匮乏曾与这一地区及民众形影相随。然而贫瘠的边陲地区云龙县,同济严谨、求实的精神却在这里开花。支边的徐迅老师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用信念笃定和使命担当向我们证明了哪怕空手也可创造奇迹。
——MBA2017级校友 董有通
云南、丽江、大理、苍山洱海,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酷爱旅游的人,居然一次没去过。但是于2022年11月,我亲爱的同济大学实现了我的心愿,且是独一无二的完美。
洱海的环湖公路和湿地公园我们有去看,但也听到讲解洱海治理的齐心协力;大理的玉龙县古城和村庄美景我们有漫步其中,同时也有同济人援建和驻扎当地的副县长徐迅、驻永安村第一书记吴凯凡,他们不仅仅是情怀,也是自己实干、能干,把学识和胸襟融入当地,为当地带来真正的变化和提升。我们看到了美化后的校园,看到了援建的路灯,看到因地制宜的同济建筑村议事中心……
这是一场集美景远行、美食饕餮、知识速递、智者会谈于一体,志趣相投的一群人愉快玩耍的七日。
校园外的研学课程,我看到了坚持的意义,也看见自己,我们融合在世界这个生态系统中,所以我们要看见自己的生态位,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带动身边人,利益自己的生态环境,也利益他人。同舟共济,济人济世济天下。
——MBA2018级校友 李珊珊
姗姗来迟的研学之行,苦于行,修于心。
因为疫情,直到第二学年我才参加了第一次研学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让我亲身感受到祖国大地上巨大的地域差异,虽然中国在2020年已宣布脱贫,但是政府还需要投入很多工作在防止返贫、乡村振兴上。
这次活动过程中认识了多位我们同济对口支援干部,在当地面对各种困难时,他们身上的展现出的勇气、奉献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深受感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济大学“济人济事济天下”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交流活动中的探讨的很多问题,也是在我们生活中和课堂上没有遇到过的,让我们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维,换一种视角去思考现状、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如何乡村振兴、解决现存问题,我们在研学之行中发现了一些答案。同时如何弱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寻找适合当地的发展路径,是我们值得更多思考的。
云南之行,留恋的是沿途美丽的风景,难忘的是同济人胸怀天下的心。
——MBA2021级学员 孙郑晨
感谢同济经管为在读学子和毕业校友共同举办的一次完美研学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一线实践才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云南“乡村经济”研学之行,让我们看到乡村脱贫的不易,云南作为上海对口援助省份,两地之间经济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在一批又一批援滇干部和企业的努力下,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学,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云南,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后疫情时代,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依然面临巨大考验,同济人,永远在路上!
——MBA2017级校友 王泽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天都低着头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中度过,很少有时间能停下脚步出去看看。通过这次云南研学让我真正体会到“行万里路”的意义。当我站在云龙县永安村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听徐县长亲身经历,心情慢慢变得沉重,从中意识到了责任:全国脱贫攻坚战虽已完成,但乡村振兴的道路依然是困难重重,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村民认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挑战。作为党员,作为同济学子,我感受到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回来后正在跟同学们沟通是否可以成立班级一对一帮扶。从中学习到毅力:永安镇上徐县长说“这件事只要我做了,就要把它做好”,为了能把这件事做好,他“一分钱掰成两分花”的精神和毅力深受感动和敬畏。永安镇有诺邓火腿等很好的土特产,市场尚未打开。我一直在品牌公司工作,有一定品牌运作经验,后期会持续保持沟通,争取品牌合作机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EMBA2022级学员 付鹏
在本次云南研学项目丰富而又紧凑的行程中,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拜访了云龙县永安村,考察了丽江的旅游产业和滇沪合作项目彩藜园。
此前读《中国村干部》时,我就对致力于带领乡村振兴的奋斗者们产生了敬意。这一次通过亲身参访,和云龙县徐县长、吴书记面对面的会谈,让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在一线的辛酸和立志带领云龙走向美好明天的雄心,从书本联系到现实,深刻理解到同济人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在丽江的参访,各位乡村企业家在经历挫折后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的拼搏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本次研学项目,让我感触颇多。通过亲眼的见证和亲身的经历,对于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和乡村发展有了更多思考。同时,有这样一批致力于把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做大做好的村官和企业家的努力,结合学校、政府对口的帮扶也让我对中国乡村的明天充满希望。
——MBA2021级学员 陈瑀
我们一直在说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在我看来,其实就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放下了自己在城市里的幸福生活,去大山里为村民建设别人的幸福生活。
他养鸡种菌,用农业科技,让农民过上好日子,鸡仔存活率高达90%。
他说要文化兴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只有当地人的变化,才是最大的希望。
他说,即使任期满了,我也要再做下去, 一分钱当成2分,5分,甚至10元去花。为村民点亮更多盏灯。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同济精神终将传遍澜沧江。
——MBA2021级学员 周玉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同济经管“乡村经济”主题云南研学活动,不仅让我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了大美云南山河万里的壮阔美景,还见证了这些年乡村振兴的卓越成果。感谢同济经管MBA/EMBA中心在疫情当下用心组织,只为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带领我们到基层去,向一线的乡村振兴践行者们学习他们多年累积的宝贵经验与教训。万里归来年愈少,乡村振兴道阻且长,我们相信户户有炊烟、人人笑开颜的美丽乡村,在同济人的心中,也在我们的脚下。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MBA2021级学员 洪欣
很有幸参与这次同济大学的“乡村经济”主题研学之云南行。这一路走下来,不仅看到了沿途的美丽风景,还看到了乡村经济的发展的成果、村干部尽心尽力的工作,同时也感受到“乡村振兴”这一路的艰辛。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是根本,我们经过了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云龙县,一路大多都是山路,期间我们还换了小车前行。云龙一中的现状令人堪忧,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教学环境因各种原因暂得不到改善,也将会给培养人才的道路上早造成阻碍,希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让人钦佩的是,我们同济大学的学子,作为乡村支教来到这,为云龙县的教育添砖添瓦。我曾有机会参加过乡村支教活动,深知其中的不易。还有派过来一批批的村干部,把乡村工作当成自家在建设,竭尽全力的帮助乡村实现脱贫,这份担当让人感动。
乡村振兴抓经济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可以解决一些当地农民就业的问题,也可以推进乡村振兴。此行我们参观了“云龙县太安乡彩藜园”,这属于滇沪合作项目。通过彩藜园的负责人与我们面对面的沟通,感受到了执行者的一腔热血及工作中的一些无奈,在交流中,提出“农文旅”结合,我觉得非常好。丽江的旅游业发展的很不错,如果实现和农业经济的融合,将会是个很好的方向。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各界人士的想法多碰撞,这类乡村农业经济项目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本次研学中,还有点感触较深的是,得知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好像并不好,当地懂东巴文的人数只有两百多人,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不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了。传统文化应该是当地的根基,不应该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被遗忘,希望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能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
整个行程下来,我们了解到之前处于听说过、没见过的景象,如今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乡村生活,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庇护下,我们生于一个好的时代,我们应当做个有担当的好青年,为“振兴乡村经济”出一份绵薄之力。
——EMBA2021级学员 谭峰
此次游学,我有“三感”。
第一感谢:同济经管MBA/EMBA中心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去体会乡村振兴的历史意义、思考乡村振兴的实践使命。
第二感动:同济老师徐迅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落实到永安村的基层群众中。外企高管朱文韬放弃优渥的工作和待遇,来到玉龙县做新农民,埋首六年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支教一镇,为闭塞的乡村带来郎朗读书。一批批坚守仁心的医者支援一地,授人鱼更授人以渔,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而积极努力。
第三感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新时代的同济MBA,我要与改革同行,与振兴为伍,与发展为伴,与责任为友,努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奋力谱写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船舶动力新篇章中勇毅前行,在母校同济大学积极推进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道路上彰显担当。
——MBA2008级校友 岳文
一路沿着大理古城的深街幽巷,驻足云龙县的楼舍旁,映入眼帘的是逶迤起伏、错落有致的梯田。在这里,可以感受当地居民的淳朴、热情;可以体验大理文化底蕴与中国经济的融合;更会惊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创造的巨大成就,惊叹于同济大学在永安村帮助建设了“永安之心”、示范户厕、道路亮化等一系列伟大工程,惊叹于徐迅老师那一句句“不成功便成仁,不能把云龙、永安建设好,绝不回去”、“每一分钱要当作两分、三分、五分甚至十分来花”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每每回想起都觉得充满力量。
作为新同济人,我感到既骄傲又激动。我渐渐领悟到同济人“为富为仁,有心有力”的精神面貌;领悟到同济人在社会中的一份担当与博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一定要让自己一直在路上,或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此次研学不仅是一次梦想的索引,也是一次学业的积累。希望我们可以利用自身所学,以科技赋能乡村事业,关注乡村,挖掘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身为同济学子的一份力量。
——EMBA2022级学员 沈婷婷
参与本次游学让我收获特别多。一是了解了云龙县永安村乡村振兴实际情况,在此之前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仅停留在书面文字,直至11月20日来到玉龙县,听取来自同济大学的徐迅副县长和吴凯凡书记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快速学习能力帮助云龙县、帮助永安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之举,不禁为乡村振兴干部所展现的魄力与决心所感动。
二是认识了同济一行的伙伴们,通过同济经管MBA/EMBA丰富的研学活动,收获了很多有趣的伙伴,交换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为自己增加了许多学习以外的眼界。
——MBA2021级学员 范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