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 学生校友 > 活动报道 > 正文

【央视频 | 同济MBA名家讲堂】诸大建——上海2035:建设有韧性有安全感的全球城市

2020年05月21日 15:29  点击:[]

     新冠疫情暴发后,城市全球化似乎面临挑战,反全球化言论不时现身媒体。在这见证历史的时刻,上海乃至中国城市建设有着哪些挑战或机遇,将如何面对新问题,又该怎样看待上海2035总体规划提出的建设有韧性的全球城市?



     5月16日,同济MBA特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诸大建做客线上名家讲堂,带来题为“上海2035:建设有韧性有安全感的全球城市”的精彩分享,以上海为例,深入分析了新历史背景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给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期名家讲堂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施骞主持,他对于打破空间限制、形成学科联动的线上讲堂交流表示欢迎。

     本次讲座始终围绕“2035”、“韧性”、“全球”三个关键词展开。上海2035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韧性城市”的概念,对此,诸教授表示:“现在我们觉得‘韧性城市’的内容不仅要包含城市生态风险,还要包括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风险;不仅要包含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更要强调城市治理中的事先预防。”

     诸大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环境署—同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绿色经济责任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城市发展与管理,公共服务与公私合作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城市建设新挑战:风险、发展、全球化

     诸教授认为,结合疫情发展,分析多方因素可知,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面临着风险、发展、全球化的三重新挑战。

     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相关预测表明,新冠疫情可能长期存在,提升面对这种重大风险的能力,是城市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对于我国来说,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完成了高速发展的任务,接下来如何从高速发展转型至高质量发展,这是第二个挑战。疫情防控期间,有反全球化言论见于报端,鉴于此,诸教授提出“Glocalization”概念——地方性安全和全球化的有机结合,表示全球化不应被抵制,而是要实现版本升级,向“收放自如的全球化”进发,这是第三个挑战。

     城市的韧性:空间、经济、社会、环境

     面临新挑战,结合上海2035总体目标——建设有卓越的全球城市,诸教授指出,我们要建设有韧性有安全感的城市。他表示,韧性即是弹性,因为风险并非偶然,所以城市必须具有应对风险、迅速恢复的能力。

上海建设成为有韧性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从四个方面着力: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诸教授提出了大都市圈与空间韧性、创新之城与经济韧性、人文之城与社会韧性、生态之城与环境性等概念,系统阐释了建设韧性城市的具体举措。

     在两个小时的课程中,诸教授跳出解读既有政策文件的禁锢,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大家对未来城市建设的风险挑战、高质量发展挑战、全球化挑战有了全新思考。


完整视频请点击下方链接,前往“央视频”观看:

https://m.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g000022i4bx&ptag=yangshipincp


上一条:【直播回顾 | 同济MBA】哈佛教授Felix Oberholzer-Gee:危机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条:【央视频 | 同济MBA名家讲堂】吕培明:跨文化交际障碍分析及交际对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