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方
菲尼克斯电气(投资)有限公司
华东市场与技术中心经理
李平方被同济MBA录取了,而且是以“面试优秀+223分笔试高分”被录取的!
“大学毕业后一直忙于工作,这是时隔多年又一次系统地准备一次考试,是对自己能力的一个正反馈。”
而李平方选择再次读书的原因,也飒爽得与众不同。
“我想得非常清楚,其实我早就是同济MBA的‘编外人员’,现在是时候‘归队’了!”
李平方与同济MBA的缘分,究竟是怎样的?“编外”到“归队”的高分成绩,又是如何拿到的?
李平方喜欢篮球,可后来没想到的是,这项爱好能成为连接他与同济MBA的桥梁。
2018年,偶然的因素他接触了同济MBA篮球俱乐部。
“在这里,借着篮球爱好,我遇到了很多人生的导师和朋友。”
三年的时间,李平方在篮球俱乐部体悟着同济MBA老师同学的包容与格局。
“海纳百川、同舟共济,也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多建设性帮助”。
这也使得李平方成为一个常出现在同济MBA群体的“编外人员”。
2021年,李平方认为“应该正式去考同济MBA,系统地学习了”。
一颗篮球筑起了他与同济MBA结缘的通道。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读MBA这件事可能会纠结一阵子。
“很多人因为焦虑选择去再次读书,相对而言我更坚定一些、方向更明确一些。”
因为此前对同济MBA有过深入了解,李平方没有过多纠结。
“决定下来考,接下来就是执行力较强地去做。”
李平方拉开了备考帷幕。
强执行力的基础是信念和动力。
信念是对同济MBA的笃定,动力则要给自己以期待。
“管理通识的系统学习、完成以学生身份加入篮球俱乐部的‘纯粹’过程、打开多元化的视野。”
李平方说,“可能我的期望也比较高”,但这成为一定要、一定能考入同济MBA的动力。
在具体备考方法上,李平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首先是提前批面试。
“我较早地向学长学姐们请教了面试经验,然后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
在他看来,提前批面试是真实表达自我的过程,所以要尽量全面的展示自己。
而李平方的做法也是让人出乎意料,“所以我做了一个PPT做自我介绍”。
加上临场的发挥,不出意外的,他拿到了优秀。
关于面试时老师们的态度,李平方介绍道“老师们并没有苛刻要求,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过程。”
李平方将面试经验总结为两条:
一、尽早准备,好好梳理自我介绍。
二、调整心态,把面试当做是一个和老师沟通学习的宝贵机会。
关于后者,李平方感触尤深。
“这(面试)是一个跟老师很好的沟通过程,因为面试老师组是非常和蔼可亲的,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对话的机会。”
面试过后是紧锣密鼓的笔试准备,李平方给自己做了一个两个月的计划。
“考MBA相信大家大多会面临着家庭、孩子、工作的时间平衡问题,百分百投入考试不可能,所以要有一个张弛有度的计划”。
工作日的时候,李平方就抽下班的时间学习,采用“真题战术”。
“笔试部分我只做真题,做完要复盘。”
对他而言,复盘要比做的过程更重要,这是找出、补齐短板的环节。
“有时候做真题要一天,但复盘至少要一天半。”
吃不准的、做错了的题目,李平方都做了标记,再总结出准确、快速的方法。
做了七八套真题后,李平方渐入佳境。
考前一个月,他又利用周末两天时间泡在图书馆,把手机彻底关机,采取“半闭关式”学习。
“那段时间我就泡普陀图书馆,安静地在图书馆泡一天,复习效果很好。”
真正上了考场,则要临机应变、“抓大放小”。
“因为这个考试更主要的考察的是综合能力,所以考场上要舍得放弃太难的题目。
李平方最终的联考成绩是223分。
他说,“对自己的成绩有点小开心。”
“这样的成绩是对自己工作多年后,又一次进步的肯定,也会给增加新的自信。”
李平方曾经在海南当飞行员,也曾头顶光环数年,可最终还是在梦想的驱使下选择了转型制造业。
也正是转型之后,他能够回到上海,接触同济MBA。
现而今的他,感谢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尤其是与同济MBA的种种情缘。
我们见到李平方的时候,他拿着同济MBA篮球俱乐部的定制卫衣,高兴地向我们展示。
骄傲的归属感溢于言表。
愿每个备考MBA的考生都能够有备无患。
愿每个备考MBA的考生都能够找到值得自己骄傲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