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 师资学术 > 学术新知 > 正文

教授观点 | 陈强:浦东如何实现创新再突破 打造潜在“科创核爆点”?

2024年01月29日 10:32  点击:[]



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围绕扩大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赋予浦东更大的改革自主权。


下一步,浦东如何将瞄准具有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更好地发挥好开路先锋、示范引领和突破攻坚的作用?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长聘特聘教授陈强日前接受上观新闻和《新民晚报》等媒体采访,解读《方案》中的亮点举措,并分析浦东如何利用现有优势进一步缩小在打造全球典型科创区域上存在的核心指标差距,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核爆点”。以下为媒体采访内容选编。



浦东一向是国家战略深度叠加的区域,也是改革的前沿阵地。近期再推“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意义何在?

陈强:浦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引领者的重要角色。浦东不仅要成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动力引擎,还要成为我国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以及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在整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浦东要扮演“核心中核心”的重要角色,打造能够向全球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成就的应用示范区。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激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业格局快速重塑。站在新的时点上,“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意义更加凸显,首先,可以充分发挥浦东改革开放先行示范作用,推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其次,有利于形成激发科研人员、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的政策环境,为国家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第三,有助于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和产业协同水平。发挥浦东在国家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节点作用,对接长三角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吸引和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提升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


一直以来,中央对浦东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相继出台多份重磅文件,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与以往的文件相比,这份方案有何不同?解决了什么新问题?

陈强:这一次发布的《方案》,与之前的文件相比,更具战略性、系统性和突破性。首先,《方案》是在全球经济下行、科技创新加速迭代演进,国际形势云谲波诡的背景下制订并颁布的,体现出中央对国内外各方面形势发展研判和把握的战略高度,其次,《方案》对浦东未来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前瞻性部署,综合考虑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经营主体、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内容,方案设计具有很高的系统性。第三,《方案》中针对制约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裉节问题,提出一系列实质性举措,角度新颖,力度不小,具有很强的突破性。


对标全球典型科创区域,目前差距有哪些?

陈强:一是科技创新基础力量欠缺。高水平大学、高能级研究机构、高效能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是激发科创核爆点的关键。纽约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众世界知名大学,集聚了全美10%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0%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及近4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形成了以计算机软硬件、生物工程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硅谷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系统、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斯坦福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帕洛阿托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等。对比这些区域,浦东还要加快积蓄科技创新的基础力量。

二是缺乏一流企业引领支撑。浦东应着力拓展对未来千亿/万亿级产业赛道主动布局和整体规划的想象空间。深圳之前布局的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未来产业已进入扩张期,未来5年有望倍数级增长。此外,浦东在跨国公司总部、中上水平优质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上有一定优势,但尚未出现可以比肩华为、阿里、腾讯,占据生态位高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旗舰型企业。

三是全链条支撑有待强化。一方面,应持续提升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算力设施、功能性平台等优质科创资源的开放设计水平和服务能级,赋能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应着力健全和完善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孵化体系和投融资体系。

对于这些问题,综改方案都有所涉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质性举措。


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此次出台的《方案》做了哪些新的突破,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内容?

陈 强:此次出台的《方案》最突出的亮点就是“致广大,尽精微”。从“致广大”的角度看,《方案》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需求,包括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人才高地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型开放等方面。从“尽精微”的角度看,《方案》充分考虑了中观和微观层面上加强“四链融合”、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升高水平人才获得感、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关键问题。

具体来看,也有不少新的突破。一是体现了开放性,方案在放宽市场准入、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动机制、海外顶尖高校在浦东设立创新基地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表达。二是体现了系统性,方案强调改革系统集成,提出“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同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分别承担不同的主体责任。方案作出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部署,每一个方面的重点都很突出,同时五个方面之间又有很强的逻辑关联,互为施策前提。三是体现了“治理温度”,方案提出“从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谋划改革”,提出“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科学精准问责,做好容错纠错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透出浓浓的“人情味”。


浦东要进一步打造“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哪些优势最值得关注?

陈强:首先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浦东应该基于这一制度优势做好文章,特别是要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新”字上多下功夫,在动员、组织、激励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面向特定产业的战略科技力量,形成持续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的体系化能力。

同时,浦东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通道和枢纽,可以在不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基础上,借助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消纳能力,快速释放科技成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蕴含的充沛能量;反过来,如果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能够畅通实现,也能形成正向反馈,反哺原创性研究活动。

对浦东而言,加快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催生更多原创性成果,关键就是要代表国家铸就更多“破门利器”,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


上一条: 教授观点 | 周中允:长三角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接连落地 下一条: 教授观点 | 王莉:“国办2024年1号文件”提出打造这一新业态,人工智能在其中能做什么?

关闭